【红崖三味】

【红崖三味】

第一节

明洪武二年,大明王朝已经呈现出要一统华夏的势头。

此时位于巴蜀的大夏国。

一棵古松下,丞相刘祯手持鹅毛扇,终于等到了隐士杨敏。

刘祯精通易理数术,善于看相识人,对平民身份的杨敏很是看中。

杨敏欲施大礼,刘祯连忙双手相搀道:“今见先生,实在是有要事相求。“

杨敏躬身道:“贤相于我大夏,犹孔明之于蜀汉,运筹帷幄。不才虽见解甚少,亦愿效微劳”。

刘祯道:“蜀人皆曰,功名财物之于先生犹如粪土。几年相交,祯以为先生高节更甚之。先帝几番求贤而不得,而今日之事,需先生代大夏国谋划一番。”

刘祯叹了一口气又道:“大明洪武疆土今已不输南宋,大夏国势已倾,其覆当不出三载之右。“

刘祯又道:“日后恐史官对大夏或有抹黑之处,为兄已将大夏盛衰之事记录成册,忘贤弟执笔直言明氏父子之始末,广传于天下。如此方不负愚兄之所嘱,吾亦不负先帝幼主之所托。“

杨敏应道:“吾自当尽所能,不负恩相之托。”

刘祯又道:“另有一事相求:今有大夏之资财以备大夏明氏后人用度者,拟藏于某处。着贤弟撰一藏宝密文,巨型红字书于深山。”

杨敏道:“不才家中有一副古画,名曰《同化钱财图》,图中一人虽然知晓父子二丐卖惨求乞,但仍慨然布施。”

杨敏略一沉吟又道:“我根据此画作了一首藏宝诗,诗云:

冤家己之所明

非以口舌压人

此公三才皆备

二丐同化钱财”

刘祯忖道:“每句诗的最后两字另外成文:所压皆钱,明人备财!先生之诗妙极!来,你我二人作一密文,将诗文与此《同化钱财图》隐藏其中“。

刘祯杨敏二人便各拿一截树枝,在地上圈圈画画,半个时辰后,地上赫然出现了一张藏宝图。

刘祯道:“愚兄另作有一首隐含着藏宝位置的小诗,可隐于贤弟所作之书卷中,此诗中文字可圈点作为标记,多传于明氏后人。其后人有大智者或可发掘此财物,为家为国有所用处“。

第二节

转眼来到1955年7月,一架装配着苏制探测仪的飞机,带着铀矿探测任务,从北京飞往广西。飞机上有包括苏联专家在内的铀矿普查工作队。飞行经过贵州省安顺深山时,设备发出了异常报警声。探测队的中方小组组长钱飞看了一眼仪表,对飞行员小彭喊道,“有情况,在附近1里往返飞行!”

飞机飞行十几分钟后,终于,钱飞找到了伽马射线最强的位置,将手中的挂有小降落伞的石灰包从空中投下。

抵达广西后,钱飞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发电报告给了上级。

几天后,从广西勘探队拍过来的十人小组来到贵州安顺同安顺当地公安人员共约二十人,按照上级指示的位置,迅速开始寻找那个石灰包。这片地域遍布山石丛林,并无人烟,寻找一个小小的石灰包并非易事。经过近两天的搜寻,终于在一棵树的枝头发现了石灰包。

勘探队组长孙同春从树枝上取下石灰包,将小降落伞折叠起来收好,而公安人员则迅速将这个区域戒严。

勘探队十人小组在孙同春的带领下,携带仪器在附近探测是否含铀和铀储量。可整整两天下来,勘探队才弄清楚这片区域只有检测到的一个放射点,并不符合铀矿的特征。孙队长汇报情况后,上级明确指示,小队原地行动,发掘放射点,查清楚放射源的确切情况,为刚刚起步的铀矿勘探积累更多的原始资料。

放射源位于山体之中,经过测算,距离勘探组所在的位置约为五到六米。而最为奇怪的是,测算结果显示,放射物质到地面虽然可能超过五米,但中间阻隔物岩石和土壤不超过两米,也就是说,放射物很可能位于一个石洞之内,而洞壁不超两米。

队员王庆源是小组里的智多星,此时嚷嚷道,“孙队,咱们这次怕是挖到古墓了吧!”。孙同春说道,“当地的风土人情咱们都不清楚,这还真不敢说,王庆源,现在派你去联系公安战士,多派几名同志带上挖掘工具跟我们一起挖。顺便带几套防毒面具,如果是墓穴的话用得上。另外,告诉刘局长,保密工作要绝对做好。”

半小时不到,气喘吁吁的王庆源带着六名公安战士赶来,孙同春说道,“同志们,上级命令我们尽快查清楚此地放射源的准确情况,现在根据探测已经知道放射源就在五六米之内的山体中,很有可能位于一个山洞之中,而洞壁不超过两米。刚才我们选定了三个适合挖掘的地点,我们分成三组分别开挖,使用探铲结合鹤嘴镐寻找山洞。哪一组首先找到山洞,另外两组就停止过来帮忙。现在距天黑还有五个小时,争取天黑前进洞。“

令行即动,三个小组同时开始挖掘。终于,两个小时后,王庆源所在的小组打通了山洞。此时,天色尚早,但十几个人齐齐看向碗口大小的洞口时,都呆愣住了:黑漆漆的山洞内,竟然向外散发出蓝幽幽的光!

孙同春说道:“同志们,洞内情况未知,或是古墓,或是以前的军用物资库,凶险难测。仪器显示,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达不到对人体有害的标准,但是否有毒气一类的有害物质就不知道了。今天的任务,留下五名公安战士和两名勘探队员,戴好防毒面具继续挖掘,到天黑前把洞口扩大到能人员能轻松进人的大小,晚上留下守护洞口,利用一晚的时间排出洞内有害气体。其余人员回去立刻负责向上级汇报,制订明天的行动计划。”

深夜两点的时候,孙同春一行终于等到了上级回复的电报:做好防护,探明真相!

第三节

第二天7点半,勘探队员和前一天过来的那几名公安战士在洞口附近吃完了早饭,围成一圈听孙同春布置任务。由于防毒面具只有4套,所以安排孙同春和王庆源同两名携带枪支的公安战士进洞查看,其他人员在洞外警戒。

孙同春第一个钻进了洞。洞内空间很大,仅靠洞口射进来的日光和洞内发出幽幽蓝光,也根本看不太清楚。所以,每个人都拿着一把手电筒。四把手电筒的光柱交叉晃动,四个人终于看清了洞内的情形。说是石洞,其实大体更像一个石室,有几间屋子大小,高超过五米。发出蓝光的,是位于石室中心的两块堆叠在一起的两块大石上面,一颗足有排球大小的圆球,正在发着幽幽蓝光。

“夜明珠!”王庆源叫出了声,却马上被另外三人的惊呼吓了一跳,因为几人同时看到了一个角落里倚着石墙坐着两个人。

两名公安战士上前用手电照了照,发现两人是一老一少两名男子,身上早已落了一层灰土,已经是早死多时了。两人屈腿靠墙坐着,身上的衣服也是当时当地普通人常穿的,看脸上面目扭曲,看不出死了多长时间。

公安战士小董说道,“看地上两人像是饿死在洞里的,不像有什么其他的危险。同春同志,测一下辐射强度。大家找一下,看两个人是从什么地方进来的。”

这时,王庆源又喊到:“大家快来看。”

另外三个人向王庆源那边看过去,地上赫然又躺着一具死尸,头颅被砸了一个口子。看向王庆源时,他却正指着一处石壁。

石壁上开凿出一长条平台,平台上一个挨一个摆了一排箱子,箱子约两尺宽一尺高,箱体像是外面包了一层金属,一眼看上去黑漆漆的,多半的箱盖向上翻开。

四个人慢慢走近,用手电筒照向箱子,瞬间更更吃惊了。几个打开箱盖的箱子里面,竟然全是金砖金锭!

箱子一共有九个,其中八个全是金砖金锭,另外一个箱中是珠宝玉器,珠宝只放了半箱,想必那硕大的颗夜明珠就是从这个箱子里面取出来的。外面靠近这个箱子,有一张油纸和一个小册子,孙同春小心翼翼的将小册子包进油纸,放入口袋,对另外队友说,“大家将掉落箱外的金锭装回箱子,盖好盖子,另外检查一下洞内其他情况,马上出去向上级汇报”

几个人又仔细把石洞看了个遍,并没有新情况。最后清点了一下,一共发现三个死人,八箱金砖金锭,一箱珠宝。洞内只有一个放射源,就是那颗硕大的夜明珠。

一天后,军区派遣一个连队接管了这里,财物封箱后用军车拉走。这笔财宝,成了支持我国核弹研究的重要的经费来源之一。

从山洞里的现场情况和孙同春提交的书册,官方还原出了事情的大致经过。

第四节

在此事件发生的两个月前。

第五节

另外,派遣明玉珍族人明仁明晃父子与另外一名亲随去贵州永宁深山,在崖壁上用烈酒混合朱砂写下了红崖天书,其内容就是一首藏宝密文,内容为:冤家己之所明,非以口舌压人,此公三才皆备,二丐同化钱财。

这首诗的文字通过拆分或合体隐藏在了红崖天书中,并且天书中还包含了这首诗对应的一幅画:一位智者正在向父子两名乞丐布施。四句诗中每局最后两字组成了:明人备财,所压皆钱,这句话交代了宝藏的归属是明氏家族和藏宝这一事件。

以后的多年之间,有樵夫进山发现了崖壁上的红字,不明其意,便用红笔在原来的天书上随意涂抹,天书真正的面目便纷乱起来,但与真正的原文仍有很多的关联。这期间,有文人闻名进深山拓写了不少这种被篡改过的天书。

更有甚者,有好事者在附近也找了一片崖壁写了一些所谓的红色天书,当然这些就更加随意了。

直到清朝光绪年间,红崖天书被官方所知,当地团练罗光堂为了拓写方便,在红字上面用桐油拌石灰使其凸起,覆盖上面的石灰完全遮挡了红崖天书。

乡绅发现天书被损坏后扬言要告发罗光堂破坏古迹的罪行。罗光堂的上司,永宁知州涂步衢为了压制舆论,下令将天书上的桐油石灰进行斧劈刀凿、沸水洗涤。却没有想到,这一次的清洗,竟然把好事的樵夫游客所写的假的文字都剔除出来了,毕竟最原始的红崖天书使用的颜料是最好的。

又过了五年,当时的安顺知府瞿鸿锡父子和前来探望他的四川朋友何肇勋一起,前往深山,用了两天时间拓写了当时的红崖天书。这时的红崖天书,在原始碑文的基础上,右上角又已经有人涂画了一个好像“西”字的一个图形,左侧还涂画了一些字画,字画与原文中间,有两年前贵州提督徐印川写的一个草书“虎”字。这些一并被瞿鸿锡一行拓写了下来。

狡猾的日本学者石川志雄早年在研究鸟居龙藏带回日本的资料时看到了红崖天书摹本,当时就认定其必定是一张藏宝图。后来多次借机到中国贵州当地考察红崖天书,终于被其发现了隐藏在红崖天书中的四句诗,也发现了“明人备财,所压皆钱”这句隐语,确定了宝藏与流落朝鲜半岛的明氏后人有关系。

朝鲜半岛为日本殖民地时期,为了窥探红崖天书中宝藏的秘密,石川到朝鲜找到明昇后人,与明瑾结成夫妇,入赘到明世家族。七年后,石川终于窥探到一条信息:有一本当初杨敏送到半岛明氏家族的《明氏实录》手稿,经由明氏家族世代相传,在这部手稿中藏着绝对的秘密,这部手稿就藏在明氏宗祠。

一心志在宝藏,为此隐忍多年的石川志雄终于出手了。

石川虽然知道明氏实录手稿就藏在明氏祠堂,几次深夜溜进祠堂搜索都没有结果,遂心生一计。

一日,石川在祠堂放了一把火,然后跑出来呼叫救火。救火的过程中,在暗处观察的石川发现明氏族人明浩植取走了一个盒子,猜测是明氏实录手稿。

石川跟随明浩植到了无人之处,开枪打死浩植,取走了明氏实录手稿。

石川回国研究偷来的《明氏实录》手稿,发现手稿并没有隐藏的夹页,也没有特殊材料书写的密文,只是在一些字上画了横线或圆圈。文中九处“众”字下均有一点,横线标出了四十八个字,“红“、”崖”两个字用圆圈住。

整整研究了三年,石川终于悟出:“众”字,内涵了红崖天书宝藏很多时候都是与三个人有关系:红崖天书中包含的“同化钱财图”,是一位智者向父子两名乞丐布施;红崖天书真迹重新回归,也是瞿鸿锡父子携友共三人所为。所以取得大夏宝藏,也必定需要父子和另外一人共同参与。

而那《明氏实录》手稿中勾出的四十八字,被石川排列成一首诗,这首诗恰恰道出了宝藏的位置和取得的方式。诗曰:

父子二人邀友

前往习安一州

十字江心驻足

三里青龙点头

素奉天道好还

不屑人欲横流

置身同化图上

财物自在身后

另外的“红崖”两个字与宝藏也有着重要的关联。

转眼间到了1944年深秋,新的身份为日军某大佐翻译官的石川志雄终于随军进驻贵州。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石川的父亲,年过七旬的石川奈良一直跟随其前来中国。

这一日,石川志雄说服其好友武井一同去寻宝,一行三人在贵州习安一带找到了唯一的一处十字江心,诗中的青龙指的是东方,所以他们向东走了三里路,终于发现一片乱石山。远远看去,乱石的摆布正像红崖天书的文字和图画一样:乱石在地上画出了一张三十米长,二十米宽的大的“同化钱财图”!

三人按照“同化钱财图”中三人的位置各自走了过去,图中三人的头部都有一块圆石,三人按身份分别站在圆石之上,便看见几十米外的一处小山露出一个洞口!

三人先后进洞,洞门便应声关闭。

洞内自有日光照进,也似有空气流动,倒是不用点油灯蜡烛,就能看清洞内情景。

洞室内约有十余米见方,地面乱石遍布,并不平整。倒是在一侧石壁之上,开凿出一排坑洞,每一个坑洞里摆放着一个鎏金箱子,箱子长约一尺半,宽高均约一尺,共有四个。

箱子并没有上锁,他们小心的打开每一个箱子,发现三个箱子里面全是金锭,足有两三百斤,另外一箱是金石玉器,还有用油纸层层包裹的可能是资料文献之类的东西。

石川见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开始凶相毕露。趁武井不备开枪将其打死。

当石川父子二人打算携带部分财宝出洞时,才发现洞门根本不能打开,洞里也再没有任何的出口。

绝望之余,石川打开油纸包,发现了刘祯设计藏宝过程的札记。出洞的方法也在札记中有所阐述:需要三个人同时按下石洞内的三处机关,石门就可以打开,两个人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些。

这是刘祯的一个考验,不相干的三个人协同进洞取宝,多数时候会有人心术不正,谋害了其他人,便再也出不了洞。而一般父子与另外一人进洞,谁也不会在自己父亲或儿子面前杀人,除非是穷凶极恶之徒。但偏偏石川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最终被埋在了洞中。

转眼到了1954年底,新中国地质学家在寻找铀矿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大夏藏宝洞,便与在广西发现的铀矿石一并报告给中央。大夏宝藏成为了研究我国原子弹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祯、杨敏以及分布在中韩朝三国的明氏后人,对明氏藏宝最后的归宿也应该感到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