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邵元善写“红崖诗”
邵元善,黔籍盘县人,大明嘉靖朝二十二年举人。
那是嘉靖二十五年初春,邵元善游历黔地(贵州)到了永宁(今安顺境内),在深山中发现一处奇境,一面绝壁之上竟然书写碑文。崖壁淡红,字迹鲜红,阳光照过,红光一片。碑文似字如画,既分不清字数,又识不破含义,放眼望去,不免心荡神驰。

可惜出来游玩没有带上笔墨纸张,不能摹写下来。
观摩良久,邵元善便即兴赋诗一首:
红崖削立一千丈,
刻划盘回非一状。
参差时作鼎钟形,
腾掷或成飞走象。
诸葛曾闻此驻兵,
至今铜鼓有遗声。
即看壁上纷奇诡,
图谱浑疑尚诅盟。
邵元善用了二静三动五个字描述红字碑文的形状:“钟”、“鼎”、“飞走象”。

邵元善想,他是一路追寻着诸葛南征的遗迹来到了这里,这怕不是武侯与当地蛮夷交流的图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