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的两张古画,一张是杨敏的祖上传下来的,另外一张应该就是杨敏创作“红崖天书”藏宝图的底稿。
我村是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迁徙到河北的,村里人都姓杨,与杨敏的“杨”有没有关系,已经无从考证,画卷或许只是杨敏的后人所赠。
所幸村中尚有老辈人还记得与那两张古画有关的一首民谣:
杨家深山藏宝画
明家金银赵家挖
白岩尚有钱一文
此生不去雷打崖
这首诗应该是在赵氏一族挖掘宝藏以后,杨敏的后代写的。杨氏知道明夏藏宝的所有信息,却丝毫没有打过财宝的主意。白岩山藏宝只要还在,就绝不踏足雷打崖这个藏宝关键地,即不会动宝藏的念头。
是邵元善先发现“红岩碑”,还是赵氏先挖走宝藏,也已经无从考证。我设想是邵发现碑后不多时赵氏便取了宝藏。因为邵元善以前不是没人看到过红岩碑,只是人在少数,并多为樵夫莽汉;邵元善以后多有文人才子慕名来访,那时的“红崖天书”并没有修改过,稍有头脑都会猜出藏宝图。赵氏一族挖去宝藏后可能把真正的“红崖天书”涂抹石灰隐藏起来,在原址或另外的地方书写了伪造的碑文。
真正的碑文在石灰层风化掉以后又重新面世,那时已经是清朝了。另一种可能是,并没有人动过原碑文,只是后来者的添改形成了各个时期的不同面貌。真正的碑文使用的颜料远远好于后写的(渗透更深),就像林国恩说的一样,罗团练的破坏才使得真正碑文重见天日。
春去秋来,转瞬几百年已过。“红崖天书”真正的碑文到今天也已经完全不见。
眼看碑文连最后一笔也即将消失,我便写下此文,把“红崖天书”的来龙去脉交代一个清楚。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客官大可把它当成一个故事听听。
有感于红崖天书经寒暑更替,历世道兴衰,赋“临江仙”一首以记之: